言语发音中关于/f/的构音

2018/8/31 15:15:25

1.jpg

什么是构音?先理解一下这几个概念,语音是指透过构音器官的协调运动而产生的不同声音,是一种口语表达的方法。语言是指由社会共同订立的规则去制定的一套沟通符号系统,例如英语和汉语。而构音障碍是指说话时未能发出正确的语音,它与语言障碍并不相同,后者是指语言理解能力或者和表达能力的缺损。


2.jpg


构音问题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问题,源自胸腔呼出之气流,经过声带的震动,再经过唇、齿、咽、颚等构音器官的摩擦或阻断等之动作,以发出语音的过程。它是指构音器官通过各自的灵活运动而发出有意义的言语声的协调过程。构音系统主要是由口腔、鼻腔、咽腔及其附属器官所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构音器官是下颌、舌、唇、软腭。它们之间灵活协调的运动是产生清晰和有意义言语声音的必要条件,只有当各个构音器官的运动在时间上同步、在位置上精确,才能保证形成准确构音。因此,下颌、唇、舌和软腭等构音器官的运动是影响构音的最主要因素。

在构音的过程当中,构音的方法、位置、速度、强度或动作的协调出了问题,则会造成语音的改变,形成所谓的构音异常。而构音异常的类型可分为替代、歪曲、遗漏、音调错误、整体性的语音不清等。

2.jpg


构音障碍是由于构音器官的运动异常或协调运动障碍而导致在产生有意义言语的过程中出现的构音不清和声韵调异常等现象,从而影响言语的可懂度。只有针对患者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治,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解决构音问题。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关于/f/的构音,/f/音按发音部位是指发音时的主要用力部位)和发音方式(气流受到的阻碍的形式)两个维度来进行分类/f/是唇齿音、擦音,这就需要我们孩子在发这个音时,首先要保证发音部位的准确性,上齿接触下唇,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气流从上齿和下唇的缝隙通过,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

/f/的构音已构出的话,可以在/f/的单音词中强化f的扩展词语强化,如:发、飞、饭、放、风、浮、分、方、蜂等,然后再在双音节词语、三音节词语中进行强化,如:发烧、发言、斧头、浮起、服务员、发脾气、飞行员、分蛋糕、放风筝等,最后再在轮替转换的句子中进行强化,例:飞行员在天空飞。


2.jpg


具体到个别化训练的实施训练如下:

训练对象基本情况:该患者4周岁半,双耳听力正常,在读幼儿园中班,呼吸方式异常,唇齿接触不明显且不稳定等现象。


1、首先进行口部运动功能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可知,患者存在触觉敏感和唇部肌力较低的问题,降低唇的触觉敏感性,提高唇肌肌力。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声母音位/f/的训练时,先采用面部按摩法和唇部按摩法来降低患者的触觉敏感性,同时采用纽扣法和唇部拉伸法来提高患者的唇肌肌力。在对患者进行初次康复训练时,先从全身的按摩开始,再逐步过渡到唇部肌群的按摩,并时刻注意其情绪变化,防止其出现抵触心理,影响康复效果。


2、音位诱导训练


a.声母音位/f/发音部位的诱导训练。音位/f/的发音部位是唇齿音,音位/b/的发音部位是双唇音,而患者将音位/f/发成音位/b/,由此可以判断患者没有掌握唇齿音的发音方式,或者说没有将唇齿音的发音方式与音位/f/相结合。因此,在进行音位/f/的训练时,应进行音位/f/发音部位的诱导训练,以帮助患者建立唇齿音的发音部位,为音位/f/的发音做前期准备。


2.jpg


b.声母音位/f/发音方式的诱导训练。音位/f/的发音方式是擦音,音位/b/的发音方式是塞音,而患者将音位/f/发成音位/b/,由此可以判断患者没有掌握擦音的发音方式,或者说没有将擦音与音位/f/相结合,因此,在进行音位/f/的训练时,以音位/f/的发音部位为基础,让患者感知音位/f/的发音方式,以帮助患者建立擦音的发音方式,并将音位/f/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相结合,从而帮助其进一步掌握音位/f/的发音特点。


3、音位习得训练


a.舔果酱法。患者通过音位/f/的诱导训练,已经基本掌握音位/f/的发音特点,但要真正发音还需要治疗师对患者进行音位习得训练,帮助患者真正地习得音位/f/。舔果酱法主要是帮助患者建立音位/f/发音部位,通过用上齿舔下唇的果酱,或下齿舔上唇的果酱,帮助患者建立唇齿接触的运动模式,从而为习得唇齿音/f/做准备。


例如:在采用舔果酱法进行训练时,治疗师在患者唇或者嘴周围涂上果酱,利用镜子让患者知道果酱的位置。先在患者上唇涂上果酱,让患者用下齿触碰上唇,并用下齿将上唇的果酱舔干净;再在患者下唇涂上果酱,让患者用上齿将下唇的果酱舔干净。通过此方法能帮助患者建立唇齿接触运动模式,并促进唇齿运动的协调性。


b.缓慢平稳吹气法。擦音的发音特点是持续不断的气流通过阻碍点,而塞音的发音特点是大量的气流快速地通过阻碍点。由此看来,患者呼吸控制能力较差,所以通过缓慢平稳吹气法可以帮助患者学会控制气流,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呼吸支持力。

例如:在进行训练时,治疗师先利用不同材质的纸条,让患者深吸气后缓缓地吹气(治疗师可示范);然后,治疗师用纸条作为视觉提示,让患者上齿轻叩下唇,并缓慢持续吹气;最后,结合音位/f/进行发音练习,帮助患者在控制气流的基础上,掌握音位/f/的正确发音方式。

2.jpg


4、音位对比训练

根据构音语音评估结果可知,患者将音位/f/发成音位/b/,由于f/与/b/属于最小音位对,在发音时常常会发生混淆。对于容易混淆的最小音位对进行区分练习,以掌握二者的不同点,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新习得的声母音位/f/。


5、音位强化训练


声母音位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在生活中能够用包含该音位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准确的日常交流,因此,必须通过音位强化训练模仿各种日常情景中对于该音位的运用,在日常的情境中强化目标音位,可以帮助患者将习得的目标音位/f/更快地迁移到日常生活的使用中去。

 

    最后,在进行训练时,言语治疗师能对患者的反应及时进行反馈,当患者做出动作时,治疗师能及时地告知患者对错,正确的给予鼓励,错误的进行矫正。通过及时的反馈,能让患者及时地明白自己的动作是对还是错,通过反复的调整能帮助患者准确地掌握训练要领。在训练过程中,当患者能按照治疗师的要求做出一些动作时,治疗师能及时给予恰当的强化物。特别是在进行言语语言训练时,治疗师应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训练。同时,应明确告知患者训练的目的、训练的部位,让患者能清楚地知道应该做什么。

 2.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5151420111